新闻资讯>详情

新建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现场推进会上要求:加快实现湖北段全面开工建设 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新闻来源:敦锋科技日期:2022-03-01





    12月29日上午,省政府在荆召开新建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现场推进会。



    省政府副秘书长何开文主持会议。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春山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涛出席会议并汇报相关情况。


会上,围绕标准化建设,中铁十一局主管领导魏加志汇报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以“严守诚信”为根本,整章建制、优配资源。

二是以“引领示范”为使命,高效开局、强基固本。

三是以“质量核心”为抓手,系统联动、建造精品。

四是以“双标共建”为动力,深度融合、品质发展。




image.png


会议现场图

    在听取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以及荆门等沿线地方政府、省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后,武汉至宜昌段现场建设有热度、各项工作有进度、协同推进有力度,应予肯定。强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各地各有关方面站位要更高,把加快沪渝蓉高铁湖北段建设作为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实施区域发展布局的直接抓手,奋起直追、大干快上,提力加速推动全面开工建设。力度要更大,坚定不移抓进度、抓保障、抓前期,努力打造沿江高铁的示范工程、稳增长的关键性工程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责任要更实,科学组织、倒排工期,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咬定目标加油干,确保明年全省铁路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项目数控加工中心


标准化拌和站


项目还设立了杨连第队登高文化厅



    李涛在汇报时表示,高铁建设是荆门300万人民翘首以盼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荆门坚持领导围绕项目转、服务跟着项目走,加强协调、靠前服务,为沪渝蓉高铁荆门段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荆门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决心、服从大局,密切配合、加快进度,举全市之力做好资金保障、征地拆迁、服务协调等工作,尽最大努力将高铁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百年工程,为全省经济“开局企稳、复元打平、再续精彩”,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作出荆门贡献。


预计完工图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荆门境内全长118公里,总投资174.7亿元,先开段(钟祥汉江特大桥大柴湖围堤至荆门西站)47.2公里,投资42.2亿元。目前,先开段5个拌合站全部建成并投产,4个钢筋厂通过验收。完成施工便道清表8166米、浇筑4886米,完成桩基44根1110.5延米。钟祥汉江特大桥、白果树1号隧道、跨长荆铁路特大桥、跨焦柳铁路特大桥等重点控制性工程均已开建。同时,站后工程同步推进,荆门西站站房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已获国铁集团和湖北省联合批复,施工图已完成专家审查。


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

路基试验段施工


    会后,市政府与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荆门西站土地综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


智慧工地”

为工地运营管理、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为了响应号召,敦锋科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及等相结合的综合智能决策支持技术为沪渝蓉高铁路保驾护航。


智慧工地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提供过程前趋势预判、过程可视化监测、过程后数据追溯,实现工程施工全生命周期可视化智能管理,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服务于沪渝蓉高铁的智慧工地系统,以5G+北斗为技术底座,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AI等技术,通过部署无线化、采集自动化、监管移动化的方式,实现设备互联、场景互联,打造集绿色、安全、互联协同、智能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大屏展示、APP等多重方式提供给用户,实现拉进管理距离、提升业务效率、规范作业行为、消除安全风险的效果。



(一)公司层级建设目标


    公司成立专项研究课题—“企业级智能化施工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并基于项目开展实践应用与研究,旨在将BIM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等新型科技与技术引入项目管理全过程,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为方向,提升公司项目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二)项目层级实施目标

全过程数据采集,项目信息集成可视化管理,实现各参与方互联互通

搭建智慧工地系统平台,实现对项目各生产要素的精细化管控

部署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辅助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控制项目管理目标执行完成情况

运用BIM技术开展设计优化、施工深化等工作,提前虚拟建 造,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新型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应用,响应国家数字化战略,打造行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标杆,并服务于项目评奖创优



  


(三)实施内容



  项目拟以智慧工地平台、BIM技术平台和生产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项目数字化管理环境基底,开展BIM数字化应用,进而借助项目级BI系统平台进行信息分析和集成可视化,形成从数据采集、汇总、处理、分析到展示的全过程流通,以实现“数据驱动、数字孪生、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平台——服务于项目人员、物料和设备运转等生产要素数据的采集、集成,监控生产要素的流通、存储和使用。

BIM技术平台——服务于设计全专业设计协同,提升设计质量,并为项目多专业的施工深化协同提供支持。

生产管理系统——服务于项目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劳务管理等全方位的信息化转型升级。

项目级BI系统平台——集成项目所有的生产要素信息和生产管理信息,用于项目可视化监控、管理、控制和决策。



image.png


智慧工地系统

跨行业应用  多场景赋能



image.png


    根据新建沪渝蓉高铁项目工程特点,敦锋智慧工地系统选择性布局了劳务管理、AI预警、环境监测、结构监测、BIM技术等子模块,实现生产过程与信息化的高效融合,以整体提升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




●劳务管理

    以实现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全员动态管理。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结合利用工人人脸录入、考勤记录、合同管理、劳务人员管理、工资管理、诚信管理、手机APP等功能模块,实现动态管控施工现场劳务人员的用工情况,方式实现现场劳务人员基本数据的收集,实现对施工现场劳务人员动态管理的实时反馈和问题的处理,提高管理效率。



image.png


●AI预警

    智慧工地部署了多路监测摄像,全方位记录现场施工情况。对现场的违规行为,比如未佩戴安全帽,室内外位置定位,人员位置分布等行为。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人员或区域超员情况进行告警提醒。既可远程向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监测画面,帮助了解现场施工进度。又能将项目的施工过程全程录像,作为存档的电子资料。


                             施工现场AI抓拍

                           


●结构监测

    通过在现场布置的各类监测仪器等对设备开间进深,净高,表面平整度,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等。主要是为了确保使用安全性还有结构是否与图纸设计一致,是否达到国标规范要求。



image.png


●环境监测

    通过在现场布置的各类传感器等设备,全程监测PM2.5、PM1.0、TSP、噪声、扬尘、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气候等环境参数,通过阈值告警,将异常状况快速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实现快速反应、快速整改。同时,将以往检测数值进行分析统计,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image.png


●BIM技术

    施工期间需与建设、监理、设计以及分包间的密切配合,通过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提升多方之间的协调效率,主要运用平台中技术、安全、质量、进度、劳务、物料六项子系统,协助管理层对生产进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做到有据可依,及时共享,实时了解项目进展。



image.png


●塔吊监测

    本系统运用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与远程通信技术,通过前端监控装置和平台无缝对接,将塔机运行数据和报警信息实时发送到远程GIS可视化监控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反馈,辅助驾驶员安全规范操作,在塔机防超载、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塔机群塔作业时的防碰撞等方面的应用,为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最大限度杜绝人员伤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智慧工地建设在现代智慧工地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让施工环境管理更加安全可靠,还能让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流程达到更好标准,明确各种安全隐患指定责任人进行提前预防,有效避免出现各种意外疏漏,自然就能大程度降低施工环境出现的损失,提高施工安全性,让施工工程管理更加省心专业。





敦锋科技
基于AI的行业智慧监管服务商

敦锋(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航域一区A1栋502

敦锋科技成都分公司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蜀锦路88号1栋2单元47层1号

北京敦锋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甲36号5层5014号-476号

敦锋科技深圳分公司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荔湾社区前海路0070号泛海城市广场2栋401

Copyright ©2022 敦锋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7011401号